李煜的这首《菩萨蛮》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夜幽会的旖旎画面:花明月暗笼轻雾,今宵好向郎边去。刬袜步香阶,手提金缕鞋。画堂南畔见,一向偎人颤。奴为出来难,教君恣意怜。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柔情蜜意与大胆直白,让后世读者在品味其艺术魅力的同时短线配资炒股,也不禁对这位千古词帝的多面人生产生无限遐想。
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实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。他既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,被王国维誉为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开创者;又是在发妻病榻之侧与妻妹暗通款曲的薄情郎,这段不伦之恋留下的艳词至今仍为人诟病。这种极致的矛盾性,或许正是李煜最真实的写照。
关于李煜的出生,史书记载充满传奇色彩。相传他降生时天现异象,更身具重瞳之相——这与上古圣王舜帝、西楚霸王项羽如出一辙。其门齿更是天生连理,与至圣先师孔子一般无二。这些祥瑞之兆似乎都预示着一位明君的诞生。然而李煜在《阮郎归》中却写道:留连光景惜朱颜,黄昏独倚栏。这位生来就被寄予厚望的皇子,从孩提时代到二十五岁被迫继位,始终只向往着诗酒风流的生活。他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携一壶清酒,徜徉山水之间,在黄昏时分寻一处静谧角落小憩。可惜生于帝王之家,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主宰。
展开剩余69%十八岁那年,李煜邂逅了改变他一生的大周后。这位才貌双全的佳人精通音律,尤擅琵琶;而年轻俊朗的李煜则诗画双绝,风度翩翩。两人一见倾心,琴瑟和鸣。深宫之中时常飘荡着他们合奏的悠扬乐曲,御花园里处处留下他们赏景赋诗的身影。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五位兄长的相继离世,这个沉溺于儿女情长的文艺青年不得不接过摇摇欲坠的南唐江山。
面对内忧外患的政局,登基后的李煜第一时间向强势的北宋俯首称臣,甚至将国号改为卑微的江南国主。通过岁岁贡,他勉强为南唐赢得喘息之机。当时朝中不乏忠义之士,有人劝谏君主应以社稷为重,不可终日沉湎风月。但李煜依然我行我素,在《木兰花》中写道:临风谁更飘香屑,醉拍阑干情未切。更有大臣举荐名士韩熙载为相,称其胸有治国良策。李煜派人暗中考察,却只得到一幅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——画中这位贤才正与歌姬纵情声色。后人考证,这其实是韩熙载对昏君失望后的刻意表演。这次事件后,南唐的最后希望也彻底破灭。
李煜的感情生活同样充满争议。他与上古圣王舜帝的相似不仅在于重瞳异相,更在于都娶了一对姐妹花。但不同于舜与娥皇女英的佳话,李煜是在发妻大周后病重期间,与前来探病的小周后暗生情愫。年轻貌美的小周后让这位多情词人不能自已,于是有了那首大胆露骨的《菩萨蛮》。当大周后得知丈夫与亲妹的私情后,在丧子之痛与背叛之恨的双重打击下含恨而终。三年后,李煜正式册立小周后,这场轰动全国的婚礼引得万人空巷,百姓争相一睹让君王写下教君恣意怜的绝代佳人。
公元975年,北宋大军压境。这位不称职的君主最终展现出了王者气概——为免生灵涂炭,他毅然率族投降。被俘后封为违命侯的李煜,在异国他乡写下了大量思念故国的词作。978年七夕,正值42岁生日的李煜在宴会上咏唱新作《虞美人》,当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婉之音传入宋太宗耳中,立即招来杀身之祸。在饮下御赐的牵机药前,这位传奇词帝最后环视亲人,将毕生的爱恨情仇都化作了文学史上最凄美的绝唱。
李煜的一生就像他笔下的词句,既有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,也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凄凉。他用绝世的才华书写了不朽篇章,却也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迷失自我。正如王国维所言,正是这种极致的人生体验,让他的词作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最终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升华。这位生不逢时的艺术家,用他悲剧性的一生证明: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被命运捉弄,而伟大的艺术往往诞生于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盛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